问: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?
答:该疾病在传播上表现出显著的家庭聚集性,其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:
1. 口-口途径:这是实现家庭内传播的关键路径,具体方式包括共用餐具水杯、亲吻,以及母亲为婴幼儿咀嚼喂食等。从中医学视角分析,长期嗜食辛辣、肥甘厚味等湿热饮食,会内生湿热、损伤脾胃,导致正气亏虚,从而为病原体的侵袭创造了条件。
2. 粪-口途径:这是社区层面扩散的主要方式,多见于食用了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源、食物(尤其是生食的蔬菜水果)。这与中医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及忌食不洁、生冷食物的养生防病理念高度契合。
3. 医源性途径:主要由胃镜等侵入性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所引起,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重点。
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印证了上述途径: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地区,人群感染率显著更高;具体而言,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井水或河水,会使个人感染风险提升约3倍。
问:体检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需要治疗吗?
针对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的结果,临床处理应依据个体情况决定。
首先需明确,该抗体阳性仅表明存在感染史,无法鉴别现症与既往感染。确诊现症感染需进行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。
对于以下特定人群,若确认现症感染,则建议予以根除治疗,并可结合中医辨证辅以中药干预:
1. 有胃癌家族史者:此类人群多符合中医“瘀毒内蕴”的证候特点,可在治疗中佐以清热解毒之品。
2. 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:为保护胃黏膜,可配合使用具有健脾护胃功效的中药方剂,例如香砂六君子汤。
3. 伴有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者:中医辨证多属气血两虚,治则上应注重气血双补。
值得强调的是,对于无症状的抗体阳性儿童,通常不主张治疗,盖因小儿“脾常不足”,脏腑娇嫩,贸然攻伐易损其生生之气。
问:胃镜检查发现细菌但无症状需要治疗吗?
答:即便没有症状,以下四类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仍建议接受治疗:
1. 胃镜下见活动性炎症:如充血、糜烂,中医辨证为“湿热瘀阻”,治疗需清利湿热,可选用黄连、黄芩等中药。
2. 病理提示癌前病变:如肠化生、不典型增生,中医视作关键转折点,主张采用解毒散结法积极干预。
3. 血清学指标异常:胃蛋白酶原Ⅰ/Ⅱ比值<3,提示胃黏膜萎缩,中医可予党参、白术等健脾益气,促进黏膜修复。
4. 有胃癌家族史:一级亲属患病者,建议中西医结合定期监测,并辅以扶正祛邪中药调理体质。
老年人特别提醒:对于70岁以上且合并多种慢性病的老人,因脾胃虚弱,需综合评估西药用药风险,优先考虑药性平和的中药或食疗进行调理。

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2号